无锡博物馆展览汇总(持续更新)

导语 《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的故事》展出地点:西区二层展厅;开放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一层展厅等。

  无锡博物馆展览汇总(持续更新)

  锡博新展|玲珑神致 冰玉匠心——福建博物院藏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

  展览时间: 2021年8月03日(周二) - 10月17日(周日)

  展览地点: 西区二层展厅

  此次展览由福建博物院、无锡博物院联合举办,遴选出福建博物院藏明清德化窑瓷器精品84件(套)。德化的制瓷历史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开始兴盛,以烧造青白釉、酱釉瓷为主,产品经由泉州港源源不断销往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明代德化窑生产出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器,因凝脂润玉的质感,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清代德化窑产品以青花瓷、彩瓷为主。千年不熄的窑火造就了德化瓷这颗中国陶瓷艺术殿堂中的不朽明珠。

  本次展览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精品汇集一堂,产品形制丰富多彩,既有形神兼备的人物塑像,又有庄重典雅的陈设供器,还有精巧别致的文房雅玩和温润朴实的日用器皿。通过四个板块,向无锡观众展现德化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常设展览

  《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的故事》

  展出地点:西区二层展厅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钱裕(1247—1320),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卒于元延祐七年,经宋历元。钱裕作为吴越王钱镠的后裔,优良家风代代续传,其祖父倜傥尚义、乐善好施、持家有法,钱氏得以成名发迹,兴家立业。祖辈积累的财富,使钱裕出生朱门绣户,但他却将丰厚家资推让兄弟姐妹,凭借勤劳“力务生业”,开拓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看点一:饰品及梳妆用具

  饰品和梳妆用具是人类崇尚美的物证之一, 它缘起于人类爱美意识的萌发, 并且随着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而丰富多彩。钱裕墓出土的饰品及梳妆用具,种类丰富、造型别致、做工精细, 不仅再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与妆扮习惯,也展现了元代梳妆用具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让我们感性的了解元代“豪富”们的审美趋向和妆扮风尚。

  看点二:琳琅玉器

  钱裕墓出土玉器,器型丰富,质地多样,或小巧玲珑,或古拙粗犷,或精雕细琢,或神态可掬,主要是墓主人生前所用,由此推测钱裕亦是爱玉之人。如青玉桃式杯、白玉翁仲、鱼形青玉饰、鹿形白玉饰、猴形玛瑙饰件等均堪称玉中珍品。其中一件“春水玉带扣”,更是反映北方游牧民族春蒐秋猕的射猎捺钵娱乐传统生活的艺术典型,且是目前唯一一件元代记年墓出土“春水玉”带扣。

  看点三:璀璨金银

  钱裕墓出土了6件金器和一大批银器,大多是钱裕夫妇生前用品,这些金银器精工细作、极尽华丽。其中的“邓万四郎”款莲生贵子纹高足金杯、“陈铺造”款貘纹海棠形金带扣,都带有商家店铺铭记,造型独特、纹饰别致、錾工精美;“陈铺造”款鎏金折枝花卉纹花瓣形银托盏,犹如盛开的牡丹,生机勃勃,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在我国出土元代银器中极富特色。

  看点四:绫罗

  钱裕墓出土丝织品共计28件,包括衣、袍、裙、裤、鞋、钱钞囊、粉扑等,质地柔软细腻,光滑亮丽,多为女性所用,反映了元代江南地区富裕家庭女性的日常服饰原貌,它们与其他出土物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元代江南地区富裕家庭的生活缩影,对研究元代江南地区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及丝织、印染、服饰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一层展厅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这片濒临太湖的土地变得更加活跃。良渚文化高城墩遗址与马桥文化佘城遗址的发现表明,无锡是以一种宏阔的气度进入文明时代的。及至周代,泰伯兄弟落户梅里,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开发建立了制度框架,而且开创出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吴文化。秦汉以来,这里经历了由粗陋而精雅,从尚武到崇文的巨大转变,并在唐宋时期发展成中国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无锡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百年繁华。滨江临湖、通达四方的区位优势,披荆斩棘、务实创新的文化基因与人们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不懈的探索与开拓汇聚一道,孕育出近代中国最绚丽的工商文化之花,并使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紫玉金砂——紫砂陈列展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三层展厅

  紫砂陶艺是一门点石成金的艺术。传说中有异僧呼卖“富贵土”,让当地人发现使用了紫砂陶土。千百年来,他们用粘土来制陶器,到了明代,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生坯强度更高,烧成收缩率更小的紫砂泥来制陶,并独创性地使用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来成型制壶,可以说,陶瓷艺术发展至明代紫砂器的出现,无论是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还是实用性、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连带起茶具的不断更新,明代饮茶方式有了变化,变煮茶为沏泡茶,正是这种新形式饮茶方式的呼唤导致了紫砂壶的出现和风靡一时,而紫砂陶的良材也使茶叶的天然美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泥塑雅韵——惠山泥人陈列展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三层展厅

  在江南名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惠山泥人,自诞生之日起,便渗透着江南工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街坊和戏文、雕刻、庙会、香会以及惠山浜与之沟通的京杭大运河及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米市”,更对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产生了特殊而又广泛的影响,使其形成了由俗而雅、大俗大雅、粗中有细、甜而不腻的地方特色。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无锡本地宝】,关注后在底部对话框回复【博物】,查看无锡/江阴/宜兴博物院展览信息、开放时间调整信息、近期活动等。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