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宜兴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导语 说起与北宋“顶流”苏东坡渊源最深的地方宜兴必然是其中之一,想要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正文。

  为什么说宜兴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宜兴,是苏东坡多次贬谪后选择“疗愈”的一片净土,也是他买田置宅、两次上书请求颐养天年的梦萦之处,更是他在诗词中屡屡赞美的心之所向。这里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他沉醉着迷、流连忘返。

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宜兴。而他也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坡选择宜兴的理由:

  为什么偏偏是宜兴,得到了苏东坡的独一份青睐?苏东坡与宜兴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嘉祐二年(1057),也就是他进京赶考及第那年。

  在款待同科进士的盛大琼林宴会上,与苏东坡比肩而坐的恰是宜兴人蒋之奇。听闻蒋之奇说起宜兴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苏东坡便心驰神往,曾赋诗一首:“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由此定下未来退休卜居宜兴的“鸡黍之约”。据记载,从那时起,他至少九次赴宜兴,与多位宜兴知己好友交游,在此买田置业、讲学寓居,并有了归老于此的想法。

  “宜兴风土富庶、风景秀丽,而且宜兴的山水也符合他归田种植的爱好,这一切都吸引着苏东坡‘买田阳羡’。”宜兴,堪称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绵延不绝的江南文脉,让人流连,让人神往。

  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涉及宜兴山水、人物、风土人情。“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而“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这两句广为人称颂的诗句,透露出的是他对隐居阳羡生活的无限期待与向往。从他的文字中,处处是对阳羡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也能体会到为何一代文豪选择这里终老的理由。

  苏东坡选择宜兴归隐:

  “苏东坡选择宜兴归隐的原因,一是宜兴山水美、二是宜兴君子多,说明宜兴不仅山水美更有人性美,作为宜兴人,我也为这样一位人物选择在宜兴归隐感到自豪。”

  东坡留下的不只是足迹:

  从湖㳇的单家巷到蜀山脚下的东坡书院,从蛟桥题碑到闸口海棠,流传的《楚颂帖》《阳羡帖》……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了许多足迹,他的精神,也浸润着这片土地,一直到今天。东坡海棠园中的这株海棠树,据载是苏东坡从黄州带来,亲手种植的。苏东坡为蛟桥题碑铭为“晋征西将军周孝公斩蛟之桥”。

  苏东坡与丁蜀的文脉传承

  苏东坡与丁蜀的文脉传承,更是关系匪浅。当年,苏轼在游蜀山时曾请人在此买园种桔,筑室蜀山南麓,就此留下了“东坡草堂”,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这里建起了“东坡祠”,到明代,工部侍郎沈晖建“东坡书院”,每逢东坡诞辰和逝世之日,许多文人学士在此集会纪念,以示敬仰先贤之意。早期,东坡小学以及其前身,就在这座书院中。琅琅书声中,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从这里走出。可以说,书院承载着当地人对苏东坡的敬仰,延续着一代又一代宜兴人崇文重教的精神,更对后世的江南文化影响深远。

  苏东坡的精神文化以宜兴为重要的起点

  “苏东坡的精神文化以宜兴为重要的起点,对于后来的江南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宜兴,对苏东坡的文化精华内涵的发掘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东坡IP,在宜兴满满的“东坡元素”既是苏东坡留给宜兴的宝贵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更是宜兴文旅产业加速“破圈”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宜兴不断放出“大招”,着力从东坡文化的挖掘传承、东坡文物的活化利用、东坡文旅景点景观的新建完善、东坡文旅主题推介、东坡戏曲歌曲故事的创作等方面发力,全方位打造属于宜兴的“东坡文化IP”。

位于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东坡阁,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融于阳羡秀丽山水间,如今已经成为了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在东坡阁的主阁之内,苏东坡与宜兴有关的手迹和历史故事得以一一展览呈现,东坡文化和精神在这里得到持续传承。东坡书院也“活”了起来,从文物保护单位,向文化品牌、文化空间转变。“东坡夜读”“东坡奇妙夜”等一批“东坡”特色活动为大家所熟知,同时与周边的蜀山古南街、前墅龙窑联动,合力打造“陶式生活”体验圈。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